房爱卿:中国会展业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2023年1月10日中国会展品牌发展大会在京成功召开。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房爱卿出席本届大会,发表了题为“中国会展业呈现六大发展趋势”的视频演讲。本文根据嘉宾演讲内容整理。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2022年中国会展品牌发展大会,首先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我也想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和分享一些我个人对会展经济发展的思考。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会展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艰难前行,规模有所下降,但作用不断增强,质量不断提升,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

一、会展经济功能深度拓展,成为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我国会展业功能是在不断提升的,从我的亲身经历看,我国商品展会经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侧重买卖商品,改革开放之初,取消了统购统销,企业参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商品卖出去,把需要的商品买进来,展会成为统购统销的替代品。第二个阶段是侧重采集信息,商品买卖好,最重要的是要收集大量的信息,信息量越大越准确买卖做的就会越好,企业开始重视信息的采集。第三个阶段是侧重建立渠道,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随机交易成本太高,销售也不稳定,开始重视建立营销渠道,建立供应链网络。第四个阶段是侧重扩大宣传,企业发现买卖商品、采集信息、建立渠道都很重要,但要真正不断扩大商品销售,就要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培育品牌。第五个阶段是侧重寻求创新。发展到近几年,企业危机意识不断增强,有的一夜之间一种商品就被另一种创新商品所替代了,一种商业模式被另一种商业模式所替代了,企业开始把参加展会的重点放在了寻求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的信息收集上,这是企业的生命线。

创新对企业来说太重要了,数码相机出现柯达胶卷一夜之间就不行了,智能手机不仅是手机,能通讯、能录音、能照相、能指南、能翻译、能支付、能开会等等,数不胜数,这有多少行业要受到智能手机的影响。有人说下一步消费的新五大件是: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机器人、VR、AR眼睛和头盔、柔性显示屏、三D打印,这些如果真成为消费新五大件了,不知又有多少行业会受到影响。可能会经常出现一个行业被另一个行业不知不觉所替代了。

展会过去以展为主,现在许多展会是展、会并重,也有些侧重会了,主要是探讨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几年会有哪些变化,会有哪些技术创新,特别是颠覆性创新,很多企业参会就是这个目的。2017年我参观了上海车展,有一款是车外面没有反光镜,而是通过摄像头放在了车内荧光屏上。我去参观的时候,她对我提的其他问题不感兴趣,只是问如果你要驾驶这两款车对这项创新如何评价,如何改你更满意,而且认真记录。每年在浙江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了全球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起到了引领作用。美国非常重视展会创新功能的,从美国和德国的展馆建设就能看出,美国的展馆会议室多,德国的展馆是展厅多,这也是美国创新能力强的一个原因。如果中国的展会都能做到这一点,中国的创新能力就会大幅提升,就能更快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会展业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正加速显现。“会展+产业”概念已成为行业共识,会展业与交通、住宿、餐饮、物流、通信、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策划、广告、设计、印刷等相关领域联动发展,实现高效协同,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溢出效应进一步扩大,促使供应链创新升级,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已成为推动创新、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会展方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会展业因其自身具有高线下聚集性、高人员密集性的行业特征,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大,新冠肺炎疫情什么时候结束谁也说不准,变异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数字技术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会展业创新发展的方向。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中博会等一批大型知名展会纷纷开设了“网上展厅”,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一体化展览服务模式。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利用线上优势和客户资源,开办线下实体展会,创立了“网商大会”等品牌展会。

线上办展突破了时间、空间、数量限制,被誉为“永不落幕的展会”。特别是随着VR(虚拟现实)、AR(混合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展示体验方式更加丰富多样逼真,互动性更强。还可以通过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对参展商、采购商、专业观众进行大数据分析,开展创新调查、精准营销、个性化服务。还可以创新展会方式,不仅要线上线下融合,还要展示、体验、创客、拍卖、比赛、论坛融合,在会展场馆运营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
但是,线上展会依然无法取代线下实体展会,因为实体展会能够现场展示,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容易碰撞出新的火花,产生创新的思路,这是线上所无法提供的,也是会展的精髓所在,要把二者的优势融合起来,才是展会的发展方向。

从各国情况看线下展会逐步恢复,2021年以来,部分国家逐步解除出入境限制,海外线下会展已逐步重启。国际展览联盟(UFI)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展览业平均收入有望达到2019年收入水平的73%。预计2023年上半年,可达到2019年的75%。2021年,我国展会市场也有所回暖,全年展会举办数量1603个,同比增长13%;展会举办总面积为7409.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展会举办数量已恢复至2019年的七成左右。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水平快速提高。

近年来我国会展由综合性向专业化方向转变明显加快。许多综合展会已更名为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型专业性展会。也有的由一个综合性展会分解为几个专业性展会。目前,我国专业展览已经覆盖15个经济门类,在这些门类中,行业展会前三位的是,日用消费品及居民服务专业展占31%,房屋建筑装饰及经营服务专业展占17%,工业与科技领域专业展占12%。在展会向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变长了,集中对行业生态链和生态圈进行展示。
这与国际会展业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如德国也是由综合展会向专业展会转变的,已将经济社会行业细分为99个展览会主题,每个又分为若干个分支。知名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已经分为机器人展、灯具展、仪器仪表展和铸件展等若干专业展览。2017年国际十大知名展会都是专业展。

为什么会展业要走专业化道路?因为这符合展览业集中、互动、获得的特点。因为只有同一行业的人集中起来,才能很好地进行互动,包括人与人和人与展品的互动,过去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能进行很好的互动才能有丰厚的获得,才能达到参加展会的目的。

专业化也有利于促进品牌化和市场化。专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品牌化,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进入世界商展前十名;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成为行业全球最大规模展会,这些展会都已成为世界品牌展会。而且目前我国商业办展比例已超过85%,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

四、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正加速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会展业作为连接“双循环”的关键节点,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家级会展项目,是我国践行“中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类专业展会,我国与国际社会共同探讨全球开放发展的前沿议题,增强各经济体之间的人文交流,推动国际经贸发展,为我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动扩大开放提供强大动力。根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在中国境外自主办展的14场展览中,有5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占35.71%;展览总面积0.83万平方米,占中国境外自主办展展览总面积的34.58%。我国入围世界商展百强展会的越来越多。同时,慕尼黑、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科隆、博闻、励展等一批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在我国设立办事机构,将国际知名展会移植到中国,加快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

会展经济的一般规律是集中、互动、获得。会展业的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把全球优秀企业集中起来,实现互动交流,了解国际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把握行业国际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重组过程中,培育新优势,转型升级,稳链强链。也大大促进了我国与世界经济贸易的交流融合,深化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服务我国对外开放的大局。

五、总体布局逐步优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已经成为三条重要展览产业带。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蓬勃发展,全国37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一批二三线城市均有自己的展会,有些已办出了特色。尤其是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三条重要展览产业带。2021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包括环渤海地区)展会数量分别占全国展会的比例为32.12%、19.01%、18.57%。

这种布局是否会持续?我认为这是由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布局、地理位置状况、基础设施条件和投入产出效益等因素决定的。从经济发展水平看,2021年,京津冀及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0%以上。从产业结构布局看,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更高。从地理位置状况看,这三大区域陆海空四通八达,交通便利。从基础设施条件看,这三大区域展馆、宾馆、饭店、娱乐、交通等都很发达。从以上四个因素看,这三大展览产业带今后仍会继续发展。但从投入产出效益看,有些小的特色展会由于三大区域成本较高,会选择中西部或二三线城市。这种错位发展,可以避免各地区间的同质化竞争,有利于会展资源的优势互补。

六、会展文化不断发展,合作共赢、绿色低碳成为办展的基本理念。

大型品牌会展活动能有效展示我国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壮大本土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延伸文化产业价值链,发挥文化产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振文化自信心。

同时,会展业“重招商、轻服务”的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合作共赢已成为办展的基本理念,贯穿了展会的始终。形成了以包括主办方、承办方、展馆等平台方为统领,以包括参展商、采购商、专业观众等主体方为中心,以包括装修装潢、餐饮住宿、金融保险等服务方为基础,以包括消防安全、绿色环保、产权保护、广告宣传等监管方为保障的组织体系,找到最大公约数,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需求。

很多展会会前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了解各方的需求,制定完善的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中国全零售大会(原中国连锁业会议),每年都会在举办之前专门征集零售行业内的创新实践案例,并加以汇总分析,再征求各方意见,最后确定大会的主题。

近年来,围绕“双碳”目标、绿色发展内容的展览和会议明显增加,场馆设施、会展组织、展示设计、展台搭建、会展服务等环节坚决落实绿色低碳理念,低碳运营趋势越来越明显,绿色会展生态系统正逐渐成型。

我就讲这些,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